
详情
第二届泉州(华光)国际摄影双年展
主题:规则与规矩 (We learn the rules in order to break them)
第二届泉州(华光)国际双年展的主题是“规矩与规则”(We Learn the Rules in Order to Break Them)。如果从《说文解字》来看,“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成规。而“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大家先建立一定的主题标准,然后去实现这个标准,两者相互融合又互为超越。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中外高校的摄影教育者们,通过探索和讨论不同条件下的艺术家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我们渴望通过此次交流项目,作为艺术家能获得对他人以及各自社群更广阔的认识。这对中外摄影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开放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交流我们也彼此认识互相学习。
摄影人在作品中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毕竟艺术家的职责是创作独特的艺术语言,以便推进艺术的发展与演变。而创造性是创作的兴奋点,开拓性是艺术家存在的价值所在。
艺术家从自身艺术践行摸索创作的基本规律,到他者经验的消化归纳,在“不规范中包含着规定的制约,规定中包含着不规范的宽容。”由此可见中外摄影作品其具有哲学思辨的内涵也就成为第二届泉州(华光)国际双年展的精神内核。
每位艺术家的独立创作都是基于个人底线与立场,也是对理想世界的想象。“艺术家的角色与规则”是一个关于艺术家的使命、责任和社会姿态的交流,这些定位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则是自我设定的。
我们希望这届双年展,给予从事摄影教育的人以理性的思维引导,通过这些摄影作品交流进行理性的规范。使对于展览作品非理性的视觉感知在理性概念上的认知尺度扩大。为观看者阐明,在感知的影像中包含着理性的思考;繁杂的事物中,包含着理性的规范。
而视觉艺术作品依靠视觉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作品的思想同样促成作品视觉美感的建立。创作与审美也如同哲学的思辨,均是从心出发的思想迫切,从无生有,从枝节探索根基;从混乱整理有序,从繁文缛节至言简意赅,必要有从现象探索真理的执着顽强,方能有所成就。
艺术作品从物质脱胎到精神换骨,再由精神出发转换物质属性,都是相互交流与思辨中的相互转变换,我们所做的也就是把看不见的思想实实在在的用物质展现出来而已。
This is the theme of the 2nd Quanzhou (Huaguang) International Image Biennial, through which we hope to invite photography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home and abroad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artistic creation under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We aspire to gain deeper and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the communities we belong to through this exchange programme, and to unlock more possibilities for educators and student, to know and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It is no easy job for a photographer to develop his own language symbols since artists are always required to advance the promotion of arts through their unique vocabularies. Indeed, creations start with a creative mind, while initiative makes an artist stands out from the normal.
The process that an artist explores the basic rules of creations from his own practices and absorbs experiences from others, embodies the restriction of rules and the tolerance of inordinance; therefor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photography becomes the core of the 2nd Quanzhou (Huaguang) International Image Biennial .
An artist creates his works on his own bottom line and position, as well as his own imagination of the world, hence; the role of an artist and the rules he follows convey his mission,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stance - sometimes passive, sometimes active.
Visual arts impress the audience through visual effects, while the thoughts a piece of work conveys is the basis for visual esthetic. Just like critical thinking in philosophy, creation and aesthetic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urgent demands of inner thoughts, growing 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 and probing into the roots from the branches. Only by persist pursuit of the truth from phenomena, can the goal - from chaos to order and from red tapes to brevity - be achieved.
An artistic work is remolded from substances to minds, and then converted the other way round, as is a dialectical inter-conversion; in the meantime, what we do is to reveal the invisible minds by the utilization of real materials.
总策展人:崔波
联合策展人:刘晓霞
吉姆·雷默(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
伊琳娜·契梅瑞娃(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
论坛主题: 一起向未来---中外国际摄影教育的华光碰撞
1. 中外摄影教育嘉宾论坛(一场)
2. 国外商业摄影大师讲座(两场)
3. 中外摄影教育者对话(两场)
论坛及对话主题方向:
1.摄影教学中的技术教学与人文教学
2.摄影教学中的伦理学习
3.摄影教育国际交流中如何消除文化泡沫,实现文化范式转变
4.学生自我探索和教师引导研究的平衡与协调
5.探索社会调研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6.如何看待阅读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关系
7.如何实施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8.不断延伸的摄影边界对当代摄影教学的影响
参展院校名单列表(系统更新中......)
序号 | 院校名称 | 国家/地区 |
1. | Arts Academy University of Novi Sad 诺维萨德艺术学院 | Serbia 塞尔维亚 |
2. | Arts University Bournemouth 伯恩茅斯艺术大学 | Bournemouth UK 英国伯恩茅斯 |
3. |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 Manila, Philippines 菲律宾马尼拉 |
4. | Atlas SkillTech University 阿特拉斯技术大学 | Mumbai, India 印度孟买 |
5. | 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万隆理工学院 |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
6. | Cal Arts 加州艺术学院 | LA, USA 美国洛杉矶 |
7. | Chiang Mai University 清迈大学 | Chaing Mai, Thailand 泰国清迈 |
8. | ChungAng University 中央大学 | Seoul, S Korea 韩国首尔 |
9. | Coastal Carolina University 卡罗来纳海岸大学 | USA 美国康韦市 |
10. | 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 | Chicago, USA 美国芝加哥 |
11. | Copenhagen School for Film and Photography 哥本哈根电影摄影学院 | Copenhagen, Denmark 丹麦哥本哈根 |
12. | Elam College of Art 奥克兰大学艾莱姆艺术学院 | Auckland, NZ 新西兰奥克兰 |
13. | Iceland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冰岛艺术大学 | Reykjavik, Iceland 冰岛雷克雅未克 |
14.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Singapore 新加坡 |
15. |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帕森斯设计学院 | NY USA 美国纽约 |
16. | Randolph College in Asheboro 阿什伯勒伦道夫学院 | NC, USA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 |
17. | RMIT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 Melbourne AU 澳大利亚墨尔本 |
18. | Sangmyyung University, 祥明大学 | Soul, South Korea 韩国首尔 |
19. | The School of Photography 雷克雅未克摄影学校 | Reykjavik, Iceland 冰岛雷克雅未克 |
20. | SVFK, (Danish Art Workshop) 丹麦艺术工作坊 | Copenhagen, Denmark 丹麦哥本哈根 |
21. | Symbiosis School of Photgraphy, Pune Symbiosis School of Visual Arts and Photography (SSVAP) 普纳共生视觉艺术与摄影学院 | Maharashtra, India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 |
22. | University of Zagreb 萨格勒布大学 | Croatia 克罗地亚 |
23. | University of Sarajevo, Academy of Fine Arts 萨拉热窝大学艺术学院 |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波黑 |
24. | Williem de Kooning Academy 威廉·德库宁艺术学院 | Netherlands 荷兰 |
25. | 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 苏黎世艺术学院 |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苏黎世 |
26. |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威斯敏斯特大学 | UK 英国 |
27. | 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东京工艺大学摄影学院 | Tokyo, Japan 日本东京 |
28. |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莫斯科大学 | Russia 俄罗斯
|
29. | Strogan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Industry 斯特罗加诺夫莫斯科国立艺术与工艺大学 | |
30. | British School of Design (Moscow) 英国设计学院莫斯科分校 | |
31. | High School of Economy, Moscow 莫斯科高等商学院 | |
32. | Photographic School of the Moscow State Institute of Culture 莫斯科国家文化研究所摄影学院 | |
33. | Fotografika School of Photography 摄影培训学校(圣彼得堡) | |
34. | Rodchenko Photography and Multimedia School, Moscow 莫斯科罗钦科摄影与多媒体学校 | |
35. | Photographic Studio “Ulybka”, Kaluga 卡卢加“微笑”摄影工作室 |
国内高校名单:
天津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香港城市学院 台湾明道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 鲁迅美术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南京传媒学院 华光职业学院
第二届泉州(华光)国际影响双年展学术活动安排
第二节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暨附件华光摄影艺术博物馆开馆展览期间,除艺术展览之外,组委会将组织三期主题不同的学术活动,主题方向分别为摄影教育、摄影创意、摄影学术,打造双年展的学术氛围。首期论坛的目标项目是中外高校的摄影教育者们以谈话的方式,探索和讨论不同条件下艺术成长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我们渴望通过交流项目,让教育者和艺术家都能获得对他人以及各自社群更广阔的认识。
3月:摄影教育
关于国际艺术教育交流
吉姆·雷默
肖恩·赫伯特
3.10 活动开幕式
3.11 国内外专家对谈:影像创意与教学
3.12 国内外专家对谈:艺术家的养成
摄影教育国际交流渠道与趋势
4月(下旬):摄影创意
时尚与风景:工作坊
唐·佩尼:艺术摄影创意
理查德·皮尔斯:商业摄影
托马斯·凯尔纳:风景的再造
5月(下旬):摄影学术
l 东南亚影像及影像历史研究:博物馆学术方向定位与启动
l 俄罗斯影像研究与交流
伊琳娜·契梅瑞娃
奥尔加
吴纯和
大卫·贝特